為了能更清楚舒適地賞鳥,蔡司科學家們可以有多拼? 圖文解析蔡司望遠鏡與賞鳥超過一百年的關係

19 世紀末,第一台蔡司棱鏡雙筒望遠鏡問世

與此同時,多位動物學家也聯合起來首次為鳥類發聲

鳥類保護與鳥類學正式成為一門學科

由此,蔡司望遠鏡與賞鳥的百年情緣拉開序幕

第一台雙筒望遠鏡的誕生

在第一台蔡司雙筒遠望鏡誕生前

當時的蔡司先生還在專注於顯微鏡的光學研究

並用來支持動物學家們的科學研究

這或許也是蔡司與自然觀察結緣的開端

此後他將積累多年的光學技術與成果

逐步運用至望遠鏡領域的開發與研究

並迅速嶄露頭角

Carl Zeiss & Ernst Abbe

蔡司先生曾與年輕的物理學家 Ernst Abbe 聯手

嘗試將兩個動物學望遠鏡平行組合

以便更適應雙眼的觀察

雙筒望遠鏡的概念逐漸照進現實

這台名為 Teleplaste 的望遠鏡,觀測體驗大大升級

它能以中間的主軸為核心,調整任意夾角匹配眼距

而在完全展開的狀態下,甚至能夠加強畫面的立體感

Teleplaste 專為手持而設計,具有 3 倍、5 倍和 10 倍放大倍率

1894 年,第一台蔡司棱鏡雙筒望遠鏡(Prism Binoculars)問世

通過增強景深,進一步提升了觀測距離和圖像品質

大大奠定了現代望遠鏡的發展基礎

1917 年,蔡司推出了設計更加輕便堅固的優化版本 當然觀測視野也因此變得更為廣闊

雖然這些光學元件不具備今天的舒適性、透光性與影像穩定性

但卻是遠距離光學元件的重要基石

更重要的是,它引領了賞鳥和鳥類行為研究的新時代

動物學家們可以從遠處觀察自然中的動物而不打擾

這也是鳥類保護的重要一步 > 開啟大眾賞鳥時代

1954 年,繼承了蔡司先生的遺志

更現代化的雙筒望遠鏡設計問世

觀察距離與設計緊湊性都進一步提升

Dialyt 8x30B

1964 年,蔡司推出了第一款帶屋脊棱鏡的 Dialyt 8×30B

除了更好、更輕巧的設計外

Dialyt 採用了當時罕見的光學設計

即便是近視的使用者,也能夠在不佩戴眼鏡的情況下直接觀察

畫質的品質也跨入了嶄新高度

黎明等昏暗光線下的觀察行為成為了一種可能

1968 年,蔡司又推出了能夠獨立調節單筒度數的新一代 Dialyt 8×30

進一步優化了雙筒望遠鏡的觀察體驗

1969 年,第一台高品質的袖珍雙筒望遠鏡問世

自然觀察不再是動物學家們的專利

人們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想看就看

比如散步的時候隨手一掏

就能看清樹梢上鳥兒的一舉一動

體驗觀察的樂趣

賞鳥也變得更加大眾化

1983年 Dialyt 系列再一次更新反覆運算,推出了Dialyt 10×40 B T*

採用了由 Smakula 教授于 1935 年發明的經典 T* 鍍膜

這項發明不僅重新定義了圖像亮度、微光性能和亮度

同時也為光學領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

每一次觀察,都滿載而歸

如今賞鳥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流行的戶外項目

而蔡司也與時俱進,推出了更高質精密的設備

雙筒望遠鏡經過了 125 年的發展史

誕生了卓越的蔡司勝利 Victory® SF 系列

樹立了鳥類和野生動物觀測的新標杆

超輕的重量、獨特的人體工學設計

傑出的光學效果與動態對焦

輕鬆實現數小時的賞鳥活動

盡情體驗大自然奇觀

單筒望遠鏡也發展出了諸如賞鳥利器蔡司勝利 Victory® Harpia 系列

70 倍放大倍率和 95 毫米物鏡直徑

極其廣闊的視野使其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用武之地

不論長、短距離觀測,甚至極端觀賞條件下

精確的調焦功能,即使是高放大倍率

也可以方便地自動從快速調節切換到精細調節

讓觀察體驗淋漓盡致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